top of page

爱情心理学 - 原生家庭如何影响婚恋模式?(上)

  • ftdfaith3
  • 7月29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依附理論

揭秘3种依恋类型理论,破解幸福密码!

你是否总被特定类型的人吸引?或在亲密关系中不自觉地重复某些行为模式?这或许并非偶然,而是原生家庭塑造了你的情感模式!心理学家Cindy Hazan与Phillip Shaver提出的依恋理论指出:童年与父母的互动方式,将深刻影响成年后的婚恋态度。该理论将婚恋模式分为三类:安全型、焦虑型、回避型。快来定位你的类型吧!


  1. 安全型依恋:舒适自在,关系稳定

安全型个体成长于温暖支持的家庭环境,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,这使他们能建立自然稳定的情感联结。他们既不过度依赖,也不恐惧承诺,善于维系长久关系。

安全型特质:

  • 情感自信从容,不患得患失

  • 享受独立空间,保持适度亲密

  • 擅长理性沟通,积极化解冲突

  • 对关系充满信任,无需试探对方

若你属此类型,恭喜!你更易拥有持久稳定的亲密关系,较少陷入情绪内耗。


  1. 焦虑型依恋:患得患失,渴求确认

焦虑型个体渴望爱情,却深恐对方爱意不足。他们在关系中情绪波动显著,过度解读伴侣行为,甚至为维系关系妥协自我需求。这种模式常源于童年情感回应不稳定,如父母忽冷忽热的态度或家庭冲突。

焦虑型特质:

  • 持续担忧对方爱意,过度关注细节

  • 渴求高频亲密互动,恐惧被忽视

  • 常通过制造矛盾或冷战验证感情

  • 为避免分手过度妥协,压抑真实需求

若你属此类型,请相信:通过建立安全感,你同样能收获稳定幸福。


  1. 回避型依恋:疏离亲密,保持边界

回避型个体习惯独立,对深度亲密心存戒备,抗拒被依赖。这多因童年缺乏情感支持,导致他们在关系中刻意保持距离,并对承诺产生焦虑。

回避型特质:

  • 设立情感防线,抵触过度亲密

  • 面对冲突习惯逃避,拒绝深度沟通

  • 极度重视独立空间,抗拒被依靠

  • 不擅表达爱意,令伴侣感到疏离

若你属此类型,可尝试逐步建立安全感,学习与伴侣深度交流。


依恋模式能否改变?

绝对可以! 原生家庭虽影响你的婚恋模式,但焦虑型或回避型并非终身烙印。通过自我觉察、知识学习与行为调整,你完全能重构安全感,建立更稳定的亲密关系。下篇我们将深入探讨改善依恋模式的具体策略,助你突破情感瓶颈,打造幸福长久的关系!


Soulrity同心鸟单身华人交友网站一对一相亲服务专为大利亚、新西兰或其他国家海外华人设计。我们深度理解文化背景对情感模式的影响,致力助您寻找语言同源、情感同频的终生伴侣。


立即联系我们,开启你的爱情之旅!




参考文献:《亲密关系:如何摆脱不安的爱》(阿米尔·莱文 & 瑞秋·赫勒 著)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